台味直播正夯:Live173如何讓遊戲直播展現台灣在地文化魅力?

台味直播正夯:Live173如何讓遊戲直播展現台灣在地文化魅力?

台味直播正夯:Live173如何讓遊戲直播展現台灣在地文化魅力?

當我們提到「遊戲直播」,你可能想到的是刺激的電競賽事、主播幽默的即時互動、還有琳瑯滿目的虛擬禮物系統。但你可曾想過——直播,也可以是一種文化傳播的形式?

在台灣本地發展多年的直播平台 Live173,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娛樂平台,而是一個融合在地語言、文化、生活方式與群體認同的數位場域。尤其在「遊戲直播」領域中,這樣的文化特色更是透過各式創作者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
本篇文章將帶你探索 Live173 如何讓「直播」不只是直播,而是帶有濃濃台灣味的文化實踐。


一、在地語言的力量:遊戲直播中的台語、客語、族語崛起

相較於多數全球性平台以英文或標準中文為主,Live173 上有不少實況主直接使用台語、客語甚至原住民族語進行遊戲直播。

這不只是一種語言選擇,更是文化認同的展現:

  • 台語實況主在打《魔物獵人》時,會用「你看這隻怪物有夠囂張」這樣的語言與觀眾互動,拉近距離感。

  • 客語直播則以家族式閒聊與親切語氣為特色,觀眾像在聽阿公講故事。

  • 有原民主播一邊玩《動物森友會》,一邊介紹布農族的傳統祭典與圖騰文化,直播變成文化導覽。

這類直播雖非高流量導向,但擁有非常黏的受眾群,特別是在中高齡或文化研究領域,也吸引教育單位的關注。


二、台灣人的「玩心」與遊戲偏好,在直播中被放大

台灣觀眾在遊戲偏好上有自己的文化特性:

  • 偏好互動型、娛樂型遊戲:如《傳說對決》、《跑跑卡丁車》、《Among Us》等

  • 喜歡看「亂入搞笑」與「人情味」重的內容,而非純競技

  • 關注主播的真實感、情緒反應與即時互動

Live173 則恰恰放大了這些文化基因。許多實況主善於利用台灣觀眾的共鳴,例如:

  • 在打《絕地求生》時邊講邊笑:「等一下啦我褲子還沒穿就被射死了欸」

  • 玩手遊時請觀眾投票選角色名字:「這隻叫阿春好嗎?」

  • 用自製台味配音替角色配音:「你好啊我是台南來的鬥士喔~」

這種遊戲+語言+幽默的混搭方式,呈現出台灣獨有的「玩文化」,也正是 Live173 能維持本地觀眾高度黏著的原因之一。


三、節慶結合直播:中元普渡、農曆新年也能邊打遊戲邊過節

Live173 上的實況主經常配合台灣傳統節日進行創意直播,讓遊戲直播融入生活節奏,打造出文化與娛樂交織的氛圍。

範例如下:

  • 中元節特輯直播:實況主玩恐怖類遊戲如《Phasmophobia》或《返校》,並分享各地拜拜習俗,觀眾同步留言祭拜或鬼故事

  • 農曆春節活動直播:主播與觀眾一同比賽發紅包、玩福袋抽獎遊戲,甚至會帶家人出現在直播中互道新年快樂

  • 端午節傳統遊戲特輯:以《Cooking Simulator》包粽子挑戰為主題,或進行線上划龍舟小遊戲比賽

這種將傳統融入數位娛樂的方式,成為 Z 世代與長輩共同參與的橋樑,也讓「遊戲直播」不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。


四、Live173 實況主與在地社群的深度連結

在 Live173 上許多遊戲實況主不只是內容創作者,也深度參與地方社群:

  • 高雄主播舉辦在地網聚,邀請粉絲實體見面,一起打 Switch

  • 花蓮原民實況主與部落協會合作直播推廣部落手作遊戲

  • 台南玩家創立《台語電玩俱樂部》,每週以不同懷舊遊戲直播並以台語講解

這些行動讓遊戲直播從虛擬回到實體,促進線下連結,甚至促成小型社區創作者經濟的誕生。


五、Q&A:關於台灣文化與遊戲直播的常見疑問

Q1:觀眾會喜歡這種「台味」嗎?會不會影響觀看數?
A:事實上,「台味內容」吸引的是特定且忠實的觀眾群,雖不追求大眾流量,卻擁有極高黏著與回訪率。這也讓實況主有更多機會透過周邊、訂閱、地方活動等方式變現。

Q2:Live173在內容審核上對本土文化是否更友善?
A:是的,Live173 作為本地平台,了解台灣社會語境,對於非主流語言(台語、族語)與傳統民俗題材有更高容忍度與支援度,也常推動節慶主題活動。

Q3:除了語言,還有哪些文化特徵可以加入直播?
A:服裝(主播穿旗袍、原民服)、配樂(台語流行歌)、直播背景(夜市場景)、道具(龜苓膏、刮刮樂)等都能強化文化調性。創作的可能性非常高。


六、結語:Live173與在地文化共舞,讓直播更有靈魂

在全球化影響下,能保有自我特色的平台越來越少,而 Live173 正是少數將「台灣性」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直播平台之一。它不只是載體,更是讓台灣語言、習俗、遊戲風格與人情味透過數位方式活下來的管道。

對遊戲實況主而言,這樣的文化優勢也是一種內容利基。當其他平台主播陷入同質化時,你的「台味」或許正是突圍關鍵。